新罗与渤海质子侍唐比较研究
- 来源:哔哩哔哩
- 时间:2023-08-16 16:24:35
利字当头,无疑是一种生存法则,这个法则既适用于快速进步的现代社会,又是用于封建古代社会。
(资料图片)
举个简单的例子,渤海、新罗、唐朝这三者之间之所以能达到长期友好的局面,便是因为他们之间暗藏共同利益。
当然,能形成如此局面还要归功于质子侍唐政策。本文将以此为主题,对新罗与渤海质子侍唐进行比较分析。
一、入唐背景与成因
了解质子侍唐前,先要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。从大体上而言,那个时候的唐朝所扮演的角色是东北亚政治秩序的创造者、维护者。
唐朝想要稳定自身和邻国之间的关系,就必须要去寻找一个稳定点。
基于这个因素,羁縻府州体制和质子侍唐体制应运而生,唐朝至此成为了主导者,而从具体情况而言,则可以从渤海、新罗两方面分别阐述。
1、新罗质子入唐
新罗最开始只是位于朝鲜半岛东南部的一个部落联盟,后在不断的进步中逐渐形成国家政权,并于公元503年定国号为“新罗”。
自新罗在朝鲜半岛上占据一席之地、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后,便便与唐朝保持宗藩关系的前提下大肆宣扬并吸收盛唐文化。
新罗与唐朝相交往的历史长达200多年,这200多年在外人看来十分罕见。当然,有这样的说法也并不是无稽之谈。
还未进入三国时代的朝鲜半岛纷争不断,高句丽、新罗、百济更是因为土壤问题一直处于战和交替,彼时他们只有一个目标,最大程度实现领土最大化。
三国都想要成为面积最大的国家,但朝鲜半岛只有那么大,几分纷争下来高句丽凭借着强大的国家实力在三国中脱颖而出。
当高句丽享受强者应有的待遇时,唐朝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。能力越大,野心越大,唐朝开始打上了朝鲜半岛的主意。不过,朝鲜半岛毕竟有霸主,所以高句丽成了唐朝率先要解决的问题。
为了以最小的付出拿到最多的话语权,唐太宗分析并汲取了隋炀帝三征高丽的教训,不断优化战略规划、强大国家实力,伺机而动。
不得不说,机会不会亏待有准备的人,在唐太宗不断完善之际,高句丽内部竟然发生了政变。此次政变后,朝鲜半岛的局势发生改变,百济投奔高句丽,新罗投奔唐朝。
高句丽虽然国家实力不弱,但相较于唐朝还是弱上几分,在唐朝的支持下,新罗不仅消灭了高句丽、百济,摆脱了亡国危机,还开启了与唐朝相交往的历史。
如果说这次亡国危机是两个国家相处的契机,那新罗奉行质子侍唐便因为渤海国。
根据《三国史》记载,渤海国与新罗之间存在多次攻伐战,且最早资料可追溯到新罗王袛王14年而两国之间的纷争甚至长达于500年,在这500年之中对峙不断,关系更是恶化连连。
若不是遇上此消彼长,新罗又是弱方,新罗也不会迫切的拉进与唐朝的关系,积极奉行质子侍唐政策。
2、渤海质子入唐
上文所述,新罗和渤海国之间纷争不断,当新罗投奔于唐朝后,渤海国也动了同样的心思。与新罗不同的是,渤海投奔于唐朝,更多的是为了取得谅解并重新归属。
唐丽战争时,靺鞨族人动了歪心思,并站在了唐朝的对立面口,高句丽一方。他们本想借此脱离唐朝,不料高句丽失败了。
高句丽的失败让靺鞨族人成了丧家之犬,被强制赶到了中原各地,而其中一部分人迁徙到了营州。
靺鞨族入主营州后,他们积极沉淀,学习先进的经济文化,不断的积累,最终促成了实力强劲的他们。
以这样的轨迹发展下去,靺鞨族早晚有一天可以东山再起,但“营州之乱”的发生又打乱了他们的步伐。
万岁通天元年五月,营州都督不顾大局,对其治下的契丹人百般压迫,长期的压迫让契丹人忍无可忍,他们不仅斩杀了驻扎营州的唐朝士兵,还进兵覃州。
突如其来的契丹人打了个唐朝措手不及,一时间他们也无法镇压,直到他们改变策略与后突厥汗国与奚族联手。
契丹人败后,靺鞨族人只能四处逃窜。本来唐朝并不想对靺鞨族过多为难,可奈何靺鞨族不管,相信唐朝,并对唐朝释出的好意驳回。
当靺鞨族远路唐朝后,唐朝本想对其镇压,结果契丹又和突厥开始搞事。见此,靺鞨族在大祚荣的带领下退守东牟山,并于698年建国。
建国后,大祚荣知道唐朝的厉害,也清楚唐朝的态度才是他们存在的关键,所以很想与唐朝重归于好。大祚荣找不到机会,但机会却自动送上门来。
唐中宗即位初期,突厥再起事端,与此同时,右补阙提出让大祚荣牵制突厥。当唐朝抛出橄榄枝,大祚荣毫不犹豫的接下了,并且为了表达自己的态度,积极派遣质子侍唐。
二、质子侍唐目的与在唐待遇
1、质子侍唐目的
对于新罗与渤海质子侍唐的目的其实存在一定的共通性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
关于两者的目的,上文都有一定的表述,但归根结底来看,都是为了通过质子侍唐这一途径来增强唐朝对自己的好感,取得唐朝的认同。
当然,除了这一方面的因素外,新罗与渤海还有自己的小算盘,那就是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,并应用于自己的国家发展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质子侍唐这一政策中,新罗与渤海都是一个特例,同其他国家被因为质子侍唐被牵制不同,新罗与渤海两国的质子就是充当使者。
2、新罗、渤海质子在唐待遇
新罗将质子侍唐看的尤为重要,唐朝也不忍心寒了新罗的心,于是便对新罗的质子十分优待,不仅对新罗质子授予高衔,而且还让其享受出席唐朝重要活动的机会。
不仅如此,如果新罗质子表现出色,他们还可以唐朝副使的身份回到本国。史料曾明确记载,唐宪宗七年,唐廷命“职方员外郎、摄御史中压崔廷持节吊祭册立,以其质子金士信副之。”
试问,唐朝对示好的新罗尚且如此,又何况是想要采取怀柔政策的渤海质子。渤海质子侍唐时,同样享受了高于其他方国的优待。
渤海质子不仅同新罗一样被授予各种官职,而且他们还有一项特殊的待遇,那就是哪怕只是在朝廷中任虚职,也会享受同其他官员一样的俸禄。不仅如此,在大多时候,唐朝还会主动负担他们的生活费用。
此外,除了足够的俸禄,丰厚的赏赐外,渤海质子还有一项特殊的待遇,那就是一旦他们遇到其他变故,有伤亡的情况出现,唐朝还会给他们特殊的抚恤。
728年渤海质子在长安病逝,唐廷不仅追封官衔,而且还是了绢300匹,粟300石。
不过,千万不要被表象迷惑,虽然从各种角度上而言,唐朝对渤海更好,但实际上,新罗质子要比渤海质子更受欢迎。
这可以从官职实虚明显可以看出,例如说新罗质子所任官职都是武职,而渤海质子所任官职都是文职。
三、质子侍唐历史作用
1、促进和平与交流
质子侍唐极大的促进了两国与唐朝之间的和平交往,这不仅有利于两国与唐朝之间的交流,而且还促进了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发展,而从新罗、渤海这一个角度来讲,质子侍唐极大的保证了质子的人身安全。
不管在什么时候,质子这一关键人物必不可少,但若是互相牵制,受益者将会是双方,而新罗、渤海、唐朝就是这样的关系,唐朝被东北亚的政治局势牵制,新罗、渤海被留在唐朝的质子牵制。
2、促进各国的发展与进步
当新罗、渤海质子被派遣到唐朝的时候,他们也有一个隐性的任务,那就是汲取唐朝的优点和文化,并引进到自己国家。
在唐朝的质子可以接触到中华文化,在盛唐文化的感染下,他们可以从文学学到礼仪,也可以从经济学到体制。
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,他们不仅学习了文化,经济,甚至还学会了唐朝的制度模式。当他们将这一系列新的东西运用了自己国家的时候,国家实力增强的同时,礼仪、文化也越发完善。
总体而言,质子侍唐制度的功劳不能忽视。它不仅满足了新罗、渤海、唐朝三国的共同需求,而且还是唐朝体制中的典范,毕竟很难有制度可以同时促进政治、经济、文化进步。
长达百年的质子侍唐制度在影响着各国的发展,也成功让唐朝在东南亚占据了一席之地。
不夸张地讲,如果没有质子侍唐政策,那可能就没有东北亚地区稳定的局面,以上就是新罗与渤海质子侍唐比较研究的全部内容。
参考资料
《三国史记》
《新罗质子侍唐刍议》北方文物.
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,顺便关注天天,关注天天不易走偏,人均寿百,年入千万
关键词: